3 ATM网络设计 3.1 网络结构 3.1.1 ATM网络结构分为两个层面:骨干网层面和本地网层面,如图1所示。对于骨干网层面,可根据运营商的具体运营、管理模式,细分为省际骨干网和省内骨干网。
图1 ATM网络结构示意图
3.1.2 骨干网层面由核心节点设备(BC1)、区域汇接节点设备(BC2)组成的网络构成。本地网层面是业务接入层面,由本地节点设备(BC3)组成。 3.1.3 骨干网主要负责提供各本地网接入骨干网以及为大的用户网络提供接入端口,疏通宽带长途数据业务。本地网主要负责提供用户接入端口和用户接入管理,疏通本地网内和出入本地网的宽带数据业务。 3.2 网络组织 3.2.1 网络节点设置 (1)骨干层的核心节点应设置在传输网的枢纽节点,便于ATM网的中继电路组织,同时兼顾业务疏通。 (2)骨干层的区域汇接节点设置在地市级城市及以上。当城市中已设置核心节点时,核心节点可兼做区域汇接节点。 (3)根据国际数据业务发展需要,在骨干网上可设置国际出入口节点。国际出入口节点宜设置在北京、上海和广州。 3.2.2 网络组织原则 (1)网络组织应充分考虑网络的安全可靠。网络上各节点的关键部件应作合理的冗余配置。 (2)网内各节点间的中继连接应保证每个节点有两个以上方向的中继电路。不同的中继电路应尽量分布在不同的物理路由上。 (3)骨干网层面BC1节点之间在建网初期可采用不完全网状结构,视业务发展可逐步过渡到全网状结构。 (4)骨干网层面省内的BC2节点至BC1节点之间原则上应设置不少于两条中继电路。不同的中继电路应尽量分布在不同的物理路由上。 (5)本地网之间不设直达中继电路,必须经骨干网转接。 (6)各节点间的中继传输速率和容量视业务量的大小和发展而定。中继电路质量符合YDN 099-1998《光同步传送网技术体制(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 (7)网络组织应便于今后网络进一步的扩容及业务发展。 3.3 网络性能要求 网络性能指标都是基于一定的QoS等级来规定的,ATM网络性能要求见《基于ATM的多媒体宽带骨干网技术要求-网络性能部分》。本规范提出的网络性能要求只是ATM网络的基本要求。 3.3.1 信元传送时延 (1)当ATM节点之间连接不包含卫星跳程时,信元传送时延CTD不大于51ms。 (2)当ATM节点之间连接包含一个卫星跳程时,信元传送时延CTD不大于320ms。 3.3.2 信元时延变化 国内端到端VCC或VPC的信元时延变化CDV不大于4.2ms。 3.3.3 误信元比和严重误信元块比 (1)国内端到端误信元比CER不大于1.13x10-6。 (2)国内端到端严重误信元块比SECBR不大于2.83x10-5。 3.4 网络互联与协议 3.4.1 网络与网络互联应选用STM-N接口,尽量选用光接口。采用ATM论坛的IISP或PNNI 1.0的信令标准。 3.4.2 骨干网与本地网互联应选用STM-N接口,尽量选用光接口。采用ATM论坛的IISP的信令标准。 3.4.3 网络与用户互联应选用STM-N接口,尽量选用光接口。采用ATM论坛的UNI3.1 或UNI4.0的信令标准。 3.4.4 ATM网络与DDN网络互联应选用2048Kbit/s接口,接口的物理/电气特性和帧结构应符合ITU-T建议G.703和G.704的要求。当DDN网具有ATM接口时,可采用STM-1接口互联。
4 信令和寻址方案 4.1 信令 4.1.1 ATM网中的信令用于SVC或SPVC的电路建立过程。 4.1.2 网络UNI、NNI信令标准应符合YD/T 1083-2000《基于ATM的多媒体宽带网信令规范》和YD/T 1084-2000《基于ATM的网络接口(PNNI)信令规范》。 在没有兼容性问题时,NNI信令优先选用PNNI信令。 4.2 寻址 4.2.1 为保证ATM网对端系统的寻址以及与其它网络的互通,ATM网寻址方案应满足YDN 106.1-1999《基于ATM的多媒体宽带骨干网技术要求——寻址和信令要求部分》。网络应支持其规定的IDI域为E.164的ATM端系统地址结构(E.164 AESA)+子地址的方式。其中E.164号码的结构为:
其中: CC为国家码:我国的国家码为2位“86”; TC为网号:为4位号码“1X1X2X3”,由信息产业部分配,不同的ATM网络使用不同的网号; SN为用户号码:位长为9位,结构为区域代码+本区域用户号码。
4.2.2 上述E.164号码结构中9位用户号码由运营商自己分配。应根据网络规模、网络结构制定分配方案。分配原则应保证号码位长合理、容量够用、便于记忆、便于管理。 4.2.3 在设备能力允许的情况下,运营商在保证支持上述E.164编号的同时,也可以制定内部的设备编号方案。在运营商内部可以使用该方案寻址,在运营商互联时使用E.164编号。
5 接口要求 5.1 ATM网络业务接口 5.1.1 ATM网络业务接口用于用户业务的接入。 5.1.2 ATM网主要可提供业务接口如下: (1)ATM接口:直接提供ATM信元中继业务,可通过PVC和SVC传送各种类型的业务数据。可提供的ATM接口主要有E1、E3、STM-1等。 (2)帧中继接口:ATM交换机可以直接提供对帧中继(FR)业务的支持。主要支持帧中继的PVC连接。可提供的帧中继接口主要为信道化E1和非信道化E1。 (3)电路仿真接口:ATM的电路仿真业务,是通过ATM对CB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3/7/7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