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复位电路 一、为何复位? 复位是单片机的初始化操作,起主要功能是把PC初始化为0000H,使单片机从0000H单元开始执行程序。除了进入系统的正常初始化之外,当由于程序运行出错或操作错误使系统处于死锁状态时,为摆脱困境也需要按复位键以重新启动。 二、 如何复位? RST引脚是复位信号的输入端,复位信号是 图 2-3 复位电路图 高电平有效,其有效时间应持续24个振荡周期(即2个机器周期)以上。 整个复位电路包括芯片的内外两个部分。外电路产生的复位信号(RST)送施密特触发器,再由片内复位电路在每个机器周期S5P2时刻对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出进行采样。然后才得到内部复位操作需要的信号。 三、复位方式:(见图2-3) (1) 上电复位:由C1和R1构成的只要电源VCC的上升时间不超过1MS,就可以实现上电复位,即接通电源就完成了系统复位初始化。接通电源后,电容C1两端的电压不会突变,电容下端的电压为高电平加在RST端就实现复位。 (2)按键电平复位:按键电平复位是通过使复位端经电阻R和VCC电源接通而实现的。系统出错时避免重新开启电源而设定的。
2.4 时钟电路 AT89C51单片机的时钟信号通常由两种方式产生:一是内部振荡方式,二是外部时钟方式。(见图2-4)
图 2-4 (a) 内部方式时钟电路 (b) 外部方式时钟电路 1. 内部振荡方式 在89C51单片机内部有一个高增益的反相放大器,用于构成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入端为XTAL1,输出端为XTAL2。 ⑴ 内部振荡方式是在XTAL1和XTAL2引脚两端跨接石英晶体振荡器和两个电容构成稳定的自激振荡电路。 ⑵ 电容C1和C2通常取30pF,对振荡频率有微调作用。晶振频率范围是1.2MHz~12MHz。 2. 外部时钟方式 外部时钟方式是把外部已有的时钟信号引入到单片机内。 ⑴ AT89C51:外部时钟由XTAL2输入,直接送入内部时钟电路,XTAL1接地; ⑵ AT89C51:外部时钟由XTAL1输入,XTAL2悬空。 ⑶ 外部时钟信号为高电平持续时间要大于20ns,且频率低于12MHz的方波。
2. 5动态显示电路 一、LED数码管 数码管按段数分为七段数码管和八段数码管,八段数码管比七段数码管多一个发光二极管单元(多一个对数点显示);按能显示多少个“8”可分为1位、2位、4位等等数码管,按发光二极管单元连接方式分为共阳极数码管和共阴极数码管。共阳数码管是指将所有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接到一起形成公共阳极(COM)的数码管,共阴数码管相反。 数码管要正常显示,就要用驱动电路来驱动数码管的各个段码,从而显示出我们要的数字,因此根据数码管的驱动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静态式和动态式两类。 ① 静态显示驱动:静态驱动也称直流 图 2-5 LED数码管 驱动。静态驱动是指每个数码管的每一个段码都由一个单片机的I/O端口进行驱动,或者使用如BCD码二-十进制译码器译码进行驱动。 &nbs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6/6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