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校园,踏入那社会,光阴点点滴滴地过去,记录了那企业初的成长历程。一个网络的巧合,我来到吴江市昌久纺织公司进行毕业实习,分配岗位,基础制图员,立足本岗位,探视着整个单位与外界的变化,与此同时与社会的在交流中,我使用文字来记录企业! 不管是我还是身边他人所在的民营企业老板都有这样的困惑:班子不好带,员工不好管,听话的不能干,能干的不听话。一言以蔽之,就是在管好人、用好人这个问题上没有好的解决方法。 相信很多公司都有这样的情况:老板工作非常辛苦,成天忙着跑业务、抓单子,公司里的员工则坐在环境舒适的办公室里,把公司当网吧,反正上班事也不多。每当老总从外面风尘仆仆地归来,全体员工均热情地招呼:老总好!老总脸上喜笑颜开,仿佛一切的疲惫都在一声声热情而毕恭毕敬的呼唤中烟消云散了。 我这样形容老板跟员工的关系:老板就像司机,既是目标和路线的制定者,也是执行者。他不仅要看清车上的各种仪器,了解车子本身的各种状况,还要清楚道路和方向,了解路况以及交通状况,了解各种交通法规,看清红绿灯,还要为车子本身及全车人的生命安全捏一把汗。员工就像是乘客,一上车就找个位子舒舒服服地坐下,有时还要抱怨车子不太好,路也不太平直,有点颠簸,甚至还要吵着要听音乐。 现在很多的企业老板都说自己太累。大的业务要自己联系,大客户要自己去跑,自己成了为公司创效益最多的人。内部管理只能交给自己信任的人去做,但他们往往又得不到足够的授权,大事不能做主,即使做了主自己也不敢和不愿承担责任。很多公司看来是在赢利,但深入考察,却发现这些企业有很大的危机。原因在于老总往往亲自跑关系、抓业务、抓管理,成了个全才,自己一琢磨却发现不仅后继无人,而且找不着合适的人来分担责任。这些企业老板往往个人能力很强,或者社会关系很广,却不愿授权。他们或者对下属的能力不放心,或者觉得下属忠诚度不够,更担心下属成长起来后,另立门户,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企业管理者有这样那样的烦恼,却难以下决心改变现状,或者不知道如何入手。一些民营企业给员工开出的工资不高,表面看起来企业的人工成本很低,但员工普遍缺乏安全感,忠诚度不够,因此员工流失很严重。员工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不仅觉得管理很不正规,而且自己的能力也不会有多大的发挥,更谈不上有多少提高。很多人往往工作一段时间后,感觉自己再也学不到新东西了,升迁的希望也很渺茫,只有选择离开。总揽大权的企业老板让员工觉得自己的才能没有被重视,一般又不愿给员工提供培训机会,员工的知识能力也没有机会更新和提高,长期这样下去,有上进心的员工很难安于现状。 以上的这些问题,表面上是人力资源的问题,实质是公司发展战略问题。企业管理者应该看到,单凭自己的能力一手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企业更讲究团队的协作,更崇尚组织的力量。同时,在用人、育人、留人的机制上,老板应该明白这个道理:从外界招人与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属于人力资源开发的范畴,要根据不同的管理情境采取不同的策略。要让企业发展壮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必不可少。现在有些企业总是喜欢对外招聘,舍不得花时间花精力和资金来培养人才。企业很喜欢用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最好是别的企业给自己培训好了的人才。员工一有流失,就向社会招聘,反正当前的人才市场普遍供大于求,招人进门很容易。可是这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一家企业总是在招人,这说明什么?企业的人员流失率很高。当然就更不用说那种长期雇用试用员工的企业,这些企业带有一定的欺骗性质,它只愿给员工开试用期的工资,一旦员工试用期满就把他开掉。正直的企业和企业家是不齿于做这种事的。 如何解决总经理的烦恼?总经理应该建立并完善一套有自身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并将它置于战略的高度,下面主要浅谈正确的人才观、合理的约束机制和配置、科学的激励方式三方面或许可以帮助解决某一些问题: 一、正确的人才观。 老板们凭自己的个人能力和资源打天下,非常自信,他们中不乏热爱学习者,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价值观难以更改。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人与人之间普遍缺乏诚信,他们经过的磨难沧桑不少,不再敢轻易授权,也不会轻易花钱培训职工。现如今经营企业不仅要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更要认识到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所以 不要怀疑他们是否能干,事实正如约翰加纳德在其畅销书《自我更新》中所说:“你对别人的信任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自己的信任。” 回顾中国状况,我国传统的而又有效的管理方法不能丢弃,如企业领导人应有廉洁奉公作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身作则,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等,这些源于经验而与现代管理学理论相符的做法,能够使职员工发挥积极性,具有“主人翁”感受,全力投入到生产中。 不论何种因素,总有有一个问题就是培养。培养企业人才首先应该清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从知识角度来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知识快速更新,一个刚进入企业的大学生,5年以后,其大学时所学的知识将有一半以上被淘汰。因此,企业的各种培训,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较之知识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工作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从组织高层领导一直到基层干部都要有一种信念,一种行为。著名学者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曾有这样一个比喻,根据我们对人性的了解,一种可供选择和更合乎时宜的模式是一种类似农业模式,如何采集各种有用的“种子”,把它们播入适宜的土壤,为了它们施肥、浇水、调节光照,必要时再进行移植等等。种子的潜力蕴藏在种子之中,但组织在创造环境,提供最佳成长的必要条件方面可以扮演一个大角色。从配置、激励到培养,是企业在人才管理上所应注意的问题,能够合理地安排,将会发现,人才其实就在身边,依靠身边的人才,企业就可以获得高速的发展。
三、合理的约束机制和配置 为什么“能干的不听话,听话的不能干?”这要从管理制度上找原因。某些能干者,他们在某个特定的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熟悉了工作,感觉了自己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自然有自我膨胀的趋势,他们可能会提出更高的工资要求,稍有不满就会一走了之。而一些关键岗位的人才流失会导致巨大的损失。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借鉴一些跨国公司的经验,在一些重要岗位,有意识地做好人才储备,简单说就是“一人多岗”和“一岗多人”。所谓“一人多岗”,是指在开展岗位培训时,不仅让员工熟悉自己目前的工作岗位,还要学习并熟悉相关岗位的工作。一旦有人离开某个岗位,立即有相关人员自动补上,不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影响。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岗位变动的情况,提出岗位需求说明,再做下一步的员工招聘或猎头工作。同时,替代岗位人员的培养还有助于在员工内部形成竞争意识,因为储备有一定量的后备人才,个别人也不会因为岗位重要、能力突出而有自我膨胀的心理。所谓配置,最简单地说,就是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虽然说起来简单,但其对于企业的发展却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从性格、气质、兴趣到专业都有着巨大的差别,有些人也许适于从事办公室工作,有人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1/3/3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