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二 软交换和AG一起完成原端局交换机的功能,而保持用户双绞线接口不变。这种策略的工作量相对较大,但不需更新用户终端设备,比较适合于已经布双绞线的新建局。这个对策只是过渡方案,建议采用ADSL、LAN网络快车等宽带上网方式统一接入,充分利用中国电信庞大的双绞线资源。
对策三、 对于新建小区宽带上网、信息化大厦宽带上网、企业专线、IP城域网光纤上网客户,可以直接配置软交换的各种智能终端,可以在这些终端上实现打电话、发传真等各种电话业务,和拨打普通电话没有任何区别。 由于可以给这些软交换终端分配号码,因此可以很方便地实现这些智能终端和普通电话之间的互通。中国网通已经在杭州等七个城市试验这种网络市话业务,一旦时机成熟将可迅速向全国推广,对中国电信在南方二十一省的固网业务打击将会比较大。 智能网的演变 对于业务能力十分强大的智能网,基于软交换的解决方案也给予了充分的考虑,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具体地说,软交换和TG/AG一起完成原SSP的功能,同时引入新的应用服务器,大大扩充了SCP的业务提供功能。
软交换技术的发展走势给中国电信的启示 业务开放性导致电信业务生态链的形成 软交换技术将边缘层、核心层、控制层、业务层分开,这里说的核心层其实包括ADSL、LAN宽带小区的接入和骨干层的ATM和IP路由器,边缘层主要包括软交换的终端设备。 深圳电信目前提出的“宽带超百万行动”主要解决了核心层的问题,边缘层设备主要由客户自己购买,如果在电脑上用软件直接打电话,则不需任何新增成本,客户端软件一般由服务提供商免费提供。即使有硬件产品也是符合国际标准即可使用,用户从市场上买一个回来,即插即用。 控制层和业务层由网络电话运营商负责建设,只需要安装一套软交换设备和业务生成系统,安装一个或多个电话网关即可马上开始电话和多媒体业务运营,运营成本低导致网络电话业竞争激烈,网络电话价格迅速降低,反过来刺激了网络电话的使用量,带动了终端设备的销售和价格的降低。形成一个基础电信运营商――用户――终端销售商――网络电话运营商――网络电话系统提供商之间的一个生态链。 深圳电信仅作为基础电信运营商,提供ADSL和LAN小区接入,收取接入费用的收入,可是在长途电话收入上却损失了一大块。这种收入的此消彼涨,最终深圳电信有可能沦落为一个ADSL和LAN小区接入的服务提供商和市话服务提供商,即使是这两块的收入也收到来自其他运营商的猛烈冲击,假如移动新建全球通的子品牌“大众通”,限制用户的漫游权利而推出单向收费、话费降低到0.20元/分钟,转而依靠彩信等丰富的数据增值业务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3/6/6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